News &
Insights
Press room
2021/12/10

Buddism Attitude of Life

「佛系」的生活態度,是不爭鬥、不強求,緣分到了,心情自然豁然開朗?

根據「香港網絡大典」的資料,「佛系」一詞首次出現在2014年日本一本流行雜誌中,用來形容一切隨緣的「佛系男」。直至2017年,被內地網民廣泛應用,來形容不理世俗、安於現狀的生活態度,亦漸漸發展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,並衍生出「佛系男」、「佛系女」、「佛系青年」等詞。

這種處世之道,彷彿講求凡事不費勁、不負責、「無所謂」、「等運到」,乍看消極避世,然而放於現今世代,事事誓要分秒必爭、錙銖必較,若能運用這種思維處事,反而是活在當下、樂得平靜的一種領悟,亦與「靜觀生活」不謀而合。

靜觀促進精神健康

「靜觀」的哲理源自佛法,是不加批判思維而將心神聚焦於此時此刻,換言之是「活在當下」。它不論宗教,是一種個人鍛鍊,是一種處世智慧。

生活在當今壓力處處的香港,靜觀不單能促進精神健康,而且還被應用在心理治療上,對治療抑鬱和焦慮等問題有顯著效果。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14至2015年間進行研究,當中運用靜觀練習配合愉快活動的抑鬱症患者,其抑鬱症狀明顯減輕,病症演變至重性抑鬱症的發病率,亦較其他只接受醫生監察及輔導的患者少一半。

常見的靜觀練習

靜觀呼吸:將心神集中在呼吸上,留意其一起一落、疾緩有序的呼吸節奏。

身體掃描:先運用靜觀呼吸,安靜地將注意力放於身體各部分,不加批判,只在察覺。

靜觀步行:走路時將心神聚焦於五觀知覺上,並留意步伐的過程。

Source: click here